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約6,846萬臺,同比下降0.5%,延續下降趨勢。該季度屬于傳統手機銷售淡季,新品發布數量較少,且“國補”政策收緊的情況下,消費者消費更趨于理性。隨著9月中下旬開始,各品牌大量年度旗艦新品的提前集中上市,市場表現在下個季度初期有望得到一定改善。但是由于一部分需求已提前到上半年釋放,即便有“雙十一”年終大促,也難以激發更多消費欲望。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市場表現:
![]()
vivo重返中國市場第一,且在今年前三個季度sale out實際零售數據中穩居首位。vivo多年以來專注于影像技術的創新與深耕,已在用戶端建立起“拍照實力出眾”的鮮明認知。子品牌iQOO則憑借出色的性能表現與游戲體驗,不僅贏得了電競玩家群體的廣泛好評,也成功吸引了更廣泛的大眾市場用戶。通過“專業影像”與“性能旗艦”雙賽道并進的戰略布局, vivo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位列國產三強,與友商共同推動中國科技產業升級發展的同時,在600美元以下主流市場也以更具普惠價值的產品更好的服務于更多用戶。
Apple新產品iPhone 17系列自上市以來市場反響顯著優于上一代產品。其中,標準版機型在配置升級的同時保持了價格穩定,受到消費者積極回應;而Pro/Pro Max版本則憑借外觀設計的顯著更新,進一步提升了產品辨識度與高端吸引力。但前期整體備貨策略較為保守,尤其是標準版機型市場需求遠超供應,導致Apple在第三季度的出貨量未出現明顯同比增長。隨著加快備貨,下一季度iPhone 17系列的供應情況將得到顯著改善,并有望推動Apple出貨量實現強勁增長。
Huawei持續穩居行業頭部陣營。Huawei在折疊屏市場中繼續保持著領先優勢,展現出強勁的產品競爭力。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重要代表,Huawei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中占據約三分之一份額,持續引領國產高端機型的技術突破與發展方向。Huawei目前首要目標還是聚焦于鴻蒙操作系統使用體驗的持續完善與全面提升,將進一步推動消費者對鴻蒙生態的認知與接受程度,進而通過構建更強的用戶黏性,為長期的生態競爭力奠定基礎。
Xiaomi本季度雖暫緩了近兩年出貨量的連續同比增長勢頭,但在整體市場環境波動的背景下,仍實現了出貨量的穩健控制,并通過精細化的渠道管理,使庫存水平保持在健康區間。創新已成為Xiaomi當前最核心的競爭驅動力:全新推出的Xiaomi 17 Pro/Pro Max機型,通過引入背部副屏設計,不僅拓展了用戶的交互維度,更以差異化的視覺與功能體驗激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贏得了廣泛市場青睞,進一步推動了Xiaomi高端化戰略的落地,助力其在高端市場份額實現顯著提升。
OPPO在第三季度成為中國頭部廠商中唯一實現逆勢增長的品牌,展現出強勁的抗壓能力與增長韌性。Reno系列憑借時尚的外觀設計與突出的影像特色,持續受到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今年前三季度推動OPPO在競爭激烈的400–600美元價位段穩居出貨量首位。與此同時,子品牌OnePlus也延續良好增勢,實現雙位數同比增長。ColorOS以流暢穩定的系統表現顯著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與品牌好感度。據IDC用戶調研數據顯示,OPPO的同品牌換機用戶占比接近50%,高居安卓陣營首位,反映出其強大的用戶粘性與品牌忠誠度。
Honor在完成一系列組織、產品與渠道的深度調整后,成效已逐步顯現,整體市場表現實現顯著回升。Honor 400與X70系列成為推動增長的關鍵力量,其中X70系列上市后迅速躍升為安卓市場銷量最高的機型,成功帶動Honor在本季度200-400美元中端價位段占據市場首位。面向未來,Honor已將AI確立為核心戰略方向,致力于推動AI終端技術的持續演進與場景化落地。通過深入洞察用戶實際使用場景,Honor正逐步構建覆蓋多場景的AI終端生態,形成完整的智能體驗布局。
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指出,成本結構的持續上行預計將為全球智能手機廠商帶來顯著經營壓力。從目前已陸續上市的新一代旗艦機型來看,整體價格區間的上移已成為行業共識。值得關注的是,高端市場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只要產品具備足夠的技術突破與體驗創新,消費者仍表現出較強的購買意愿。而在大眾市場,由于成本調整空間有限,用戶決策更易受價格因素影響,該價位段品牌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市場挑戰。在這一背景下,行業競爭格局預計將進一步加劇。廠商不僅需要在定價與促銷策略上保持吸引力,更應回歸產品本質,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差異化的體驗構建,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體系,從而在復雜市場中贏得用戶認可與長期增長動力。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